
人工养蝎的选种,一般可分两个时期进行。郏县蝎子养殖基地手机13607627201微信同号,快手老号A13607627201,快手新号AA13607627201,抖音老号37739051274,抖音新号92075987328,抖音又新号66577006414请关注。还有一微信视频号是 河南郏县蝎子养殖培训。每晚8-10点直播,每天中午12-13点直播,微信视频号、抖音号、快手号直播间同时直播,请关注。直播间养蝎专家养蝎大王陈超峰讲解蝎子养殖常识和蝎子养殖技术。
第一次选种是在4-5龄的中型蝎中进行。通过日常观察,挑选体型大,健壮活泼,无残缺,适应性强,抗病能力强,感染后自愈能力强的个体作种蝎,集中单室饲养。
第二次选种应在种蝎交配产完第一胎后进行,着重选那些产仔早、产仔率高、母性强、仔蝎质量好的蝎作种。对公蝎也应选体格强健、体色光亮、活泼有力、性欲旺盛的作种。这样的选种,坚持年年连续进行,就能使该蝎种的优良性状体现出来,保存下去,并得以发扬。
饲养蝎子。购买种蝎的误区,以前和大家交流的时候,很多人都说自己买的种蝎好,刚到家就产蝎子了;这些朋友总以为自己占了便宜,其实是吃了大亏,你只看到部分蝎子到家就产子了很高兴,其实大部分蝎子说不定在运输已经造成流产了;达到临产状态的孕蝎很容易流产或者早产,是不适合运输的;孕蝎在产房里都要避免强光、声响、振动等刺激,分离产杯的时候更是小心操作;购买种蝎的过程中,把临产孕蝎从垛体上倒出来,再装进袋子里,回家后再倒进蝎池里,路上还要受到颠簸、挤压等,临产状态的孕蝎是经不住这么折腾的。
山上抓的野生蝎子能不能养?蝎子为什么难养?种蝎分两种,一种是野生种蝎,一种是家养种蝎。优质的种蝎生产能力强,产子多,一龄蝎子成活率高,产后母蝎死亡少,互残几率低。无论你采用温室恒温养殖、生态化露天散养、还是塑料大棚养殖蝎子,种蝎最好使用家养种蝎。野生蝎子成活率低,互残能力强,虽然野生种蝎可以生产出很多一龄蝎子,但是从二龄到三龄野生蝎子就突然减少了,原因是互残死亡了。也就是大蝎子吃了小蝎子,小蝎子之间也互相残食!到三龄的蝎子几乎不到20%,这是无数人养殖野生蝎子失败过的惨痛教训,很多人不相信这个事实,非得自己实践一下才相信,但是实践后已经失败了,已经没有资本进行二次创业了,他也就成了众多失败成员中的一个分子了。
有人说野生种蝎便宜,家养种蝎贵。是的,野生种蝎是按公斤出售的,因为野生蝎子是野外抓来的,几乎不需要成本,只要育肥了就可以出售,你把野生蝎子买回家做种蝎,无论你花了多少钱,这些钱将来都是打水漂的,是血本无归的,没有回报的。因为你是初养者,你没有能力花几年的时间把野生蝎子再培育成家养蝎子的,即使你培育成了,你也穷家荡产了,你得到的家养品种结果只不过是别人很多年前已经有了的,并且你没有啥优势,没有竞争力,没有与同行竞争的资本。这就是得不偿失!这就是选种不对,努力白费!
野生蝎子为什么养不活?
第一、野生蝎子养殖密度太小,100平米只能养殖10只蝎子,密度大了互相残杀。
第二,野生蝎子与人工养殖的蝎子生活习性有所不同。野生蝎子由野外自然环境进入人工创造的小生态环境中,难以马上适应,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必将受到影响;
第三,野生蝎子吃库充种类多,室内恒温蝎子养殖单一喂养黄粉虫引起发育不良死亡。
第四,野生蝎子性情凶悍,人工高密度混养会激化其种内竞争,造成大吃小,强吃弱的相互残杀现象;
第五,野生蝎子野性十足,逃跑能力极强,稍不注意就有可能逃出来蜇人。 养殖户最好从人工养蝎单位引进种蝎或自己选育。
第六,野生蝎子只适合野外生存,室内恒温蝎子养殖加温的,野生蝎子不适应会大量死亡。
第七、野生蝎子驯化成家养蝎子要经过漫长的过程,第一代野生蝎子不能驯化的,只有第二代小蝎子开始,慢慢的饲养适合人工饲养环境,三代以后才接近家养蝎子性能。开始养蝎子没有必要花很大代价养殖野生蝎子,驯化过程将有90%的一代蝎子死亡,要经过3年时间驯化野生蝎子不如直接购买家养蝎子饲养。
实践证明湿度主要通过影响蝎体内水分代谢及控制环境微生物的生长而影响蝎的生长发育与健康。当湿度过大时,蝎体内的水分代谢受阻,从而使其他物质代谢也被抑制,因而影响蝎的健康与正常的生长发育。同时,湿度过大,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如真菌、寄生虫等更容易生长繁殖,而使蝎更易受病害侵扰。当湿度过低时,蝎子体内水分将加快向外蒸发,这也会干扰体内正常代谢,严重时会脱水而死。在正常温度情况下,蝎体内水分蒸发的控制装备主要是呼吸系统。
当然,湿度对蝎的影响往往无法单独估测,而是在其他因素如温度、风力等的共同作用下才对蝎造成更大的影响。 大棚蝎子产小蝎孕蝎在产小蝎期间,需要为其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不受干扰,大棚蝎子孕蝎自己找一个产室。这有利于顺利产蝎,小蝎也不会被残食,提高成活率。雌蝎在产小蝎时,头胸和前腹部稍为隆起,小蝎从生殖器官中一只一只产下来。小蝎全部产完并爬上母背后需要5个小时以上。刚生下的小蝎体外有一层薄膜,色白。如温湿度适宜,生下一小时会爬到母蝎背上,这时不吃少动,靠吸收体内尚未完全吸收的卵黄得到营养。大约经过15天完成第一次蜕皮后,离开母蝎,开始独立生活。大棚蝎子繁殖期间注意事项,在繁殖期间,孕蝎或产小蝎期间,母蝎不能被风吹、雨水冲洗,不能遇到农药和石灰,不可受到惊扰,防止蚂蚁的危害。塑料大棚蝎子养殖人工饲养中应尽量排除不利于孕蝎的因素发生。环境要安静,不惊动孕蝎。同时食物不能缺少,以防止蝎子因缺食物而互相残杀,或母蝎吃掉小蝎。
|